欢迎访问南阳文明网

思想道德建设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思想道德建设 > 正文

0807

永远的“雷锋”——追记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

2025-01-06  南阳文明网

  雷锋下铺的战友姚德奇,走了!
  2024年12月29日下午2时30分,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突发疾病去世,享年82岁。
  1月1日,新年的阳光从窗外洒落,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的办公室内,那棵高大的龙血树郁郁葱葱,还在静静地等候主人的回归;办公桌上依次放着放大镜、钢笔、手稿《一个将军的雷锋情怀和使命担当》,记者恍惚看到了那位满头白发、精神矍铄的老人,正埋首于案前,用一生来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……

姚德奇生前向孩子们宣讲雷锋故事(资料图片)
  战友长相伴 他和雷锋好似从没分开过
  在姚德奇的办公桌上,雷锋铜像栩栩如生,抬头可见,仿若当年的亲密战友从未分离。
  邓州编外雷锋团“老战友二营”教导员、83岁的孙少显老人回忆,1960年8月,560名邓州热血青年参军入伍,被分配到沈阳军区工程兵工兵第十团,与早入伍8个月的雷锋成为同团战友。
  当年18岁的姚德奇,是他们中最幸运的一个。他与雷锋被分到同一个班,同一个宿舍,甚至是上下铺——雷锋睡上铺,姚德奇睡下铺。雷锋教他如何饭前读报,雷锋带他走出军营为老大娘锄地,雷锋和他一起到抚顺望花区小学当辅导员……在与雷锋共同工作、学习、训练、生活的21个月里,姚德奇耳闻目睹、零距离感受到雷锋爱党爱国、爱人民爱战友、爱学习爱劳动的高尚情怀,见证了雷锋平凡而光辉的感人事迹。
  这段与雷锋在一起的日子,是姚德奇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。后来,姚德奇在他写的诗歌《忆战友雷锋》中深情追忆:“帮我辅导学毛选,重在改造世界观;促膝谈心送温暖,战友情谊重如山。带我为民做好事,万事牢记民为先……弹指一挥几十年,战友雷锋驻心间;生命不息永奋斗,雷锋精神长相伴。”
  雷锋牺牲后,姚德奇主动承担起了讲述战友事迹、传播雷锋精神的责任。在军旅生涯的24年间,他用最朴素的方法让雷锋的形象深入人心:油印雷锋事迹的简报,组织雷锋故事报告会、演讲比赛……他用自己的行动延续着雷锋精神,连续三年被评为“五好战士”,并代表部队参加“学雷锋”“学硬骨头六连”的先进代表大会。
  像打背包似的 他把雷锋精神背回了家乡
  “上联:在军营学雷锋奋战二十四春秋年华,下联:回故里继精神谱写后半生岁月新章。横批:奋斗不止。”
  “这副对联,是姚政委转业回家乡后书写的,既表明了姚政委学雷锋的初心和坚定信念,同时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。”邓州编外雷锋团副团长孙天训告诉记者。
  1984年,姚德奇离开了军营转业到地方,他像打背包似的,把雷锋精神也打包背回了家乡邓州。无论是在建委、房管局还是其他单位工作,他始终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宣传和践行雷锋精神。在房管局工作期间,他自费购买了300多本雷锋书籍和50多幅事迹图片,分发给局机关和所属二级单位学习。他还在单位内设立学雷锋评选活动,用实际行动激励干部职工爱岗敬业。
  工作期间,姚德奇一直保持着雷锋战友的本色,在岗位上默默践行着雷锋精神。担任房管局局长十年间,他廉洁奉公、勤俭节约,在主持修建邓州丁字口古城商业街期间,从来没有多占集体的一砖一瓦,这条街成为邓州185万人民心中的“雷锋街”。
  学雷锋当传人 让雷锋精神遍地开花
  1997年邓州编外雷锋团组建后,作为团政委的姚德奇,就像一只振翅高飞“头雁”,引领全团多样化、多层面、常态化地持之以恒学雷锋,开展“送温暖、献爱心、帮贫扶困”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,累计捐款捐物1000多万元。
  退休后的姚德奇,更是将雷锋精神的传播当作自己的事业。他频繁奔走于各地,用一场场报告会,践行属于自己的使命。他先后在全国百余所学校做学雷锋报告650余场,受众180多万人次。他还整理和编写了超过百万字的学雷锋材料,用文字记录下雷锋的精神脉络,让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遍地开花。
  “跟着姚政委一起学雷锋、做雷锋,是我人生中作出的最正确的决定。”编外雷锋团副政委、37岁的孙甜甜说,姚政委是他的引路人。“我们经常听他读雷锋日记、讲与雷锋在一起的日子,深受鼓舞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在姚政委指挥下,义工雷锋营组织抗疫先锋队180人,深入基层卡点及困难户家中送物资;2021年河南暴雨灾情时,姚政委在后方号召各营连向灾区捐款268万元。”
  20多年来,邓州编外雷锋团28次扩编,从最初的3个营560人发展为今天的39个营2.3万人,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群体、中原大地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一面鲜艳旗帜,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、“时代楷模”。姚德奇个人也获评“‘出彩河南人’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”。
  传承老政委遗志 把雷锋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
  “前几天我刚给姚叔买了一顶新帽子,他还没来得及戴一次,就匆匆走了。”编外雷锋团义工雷锋营教导员魏厚明动情地说,姚德奇一生严于律己,艰苦朴素,一顶旧帽子戴了10多年,半个月前自己专门为他买了顶新帽子,他也不舍得换。如今,这顶新帽子还摆放在姚德奇的办公桌上。
  “我虽没有当兵的经历,但能加入编外雷锋团,与雷锋的战友成为战友,我觉得特别荣幸。”忆及姚德奇,“三八雷锋班”班长苏继亚数次哽咽难言。她说,姚德奇就是一位慈祥的长者,经常教导他们要像雷锋一样做人做事,“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,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”。加入编外雷锋团后,她带领“三八雷锋班”的姐妹们资助帮扶困难学子、留守儿童等,平凡的生活也因此更加充实、有意义。
 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、最好的传承是践行。“学雷锋、志愿服务永不过时,社会需要真善美。”孙天训表示,他们将继承姚德奇的遗志,用实际行动学雷锋、做雷锋,把雷锋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。(南阳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晓霞 张玲)

责任编辑:孟 得会

南阳市文明办 主办
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